人工智能无法回答的问题:教育的应用场景

2023-07-19 22:33:57

原标题:人工智能无法回答的问题:教育的应用场景

七月十九号,湛卢出版社,搞了一个书评间,讨论人工智能的应用的话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我听完以后,对一个人的发言是特别有感触,也就是檀林老师,他与北大的校友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因为他长期在微软工作做一些扶持中小企业和创新项目的工作,孵化这件工作既需要一个全方位的知识。下午这个讨论其实主要讨论人工智能或者是GPT/AIGC在所谓教育和医疗这种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谈这个问题。

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两种鲜明的观点啊,我不好说他是冲突的还是对立的,还是什么;我倒是觉得问题提出来了,就很有水平了。首先,我们讲文生图,图生图,文心一言这一类软件,或者这类的对话式软件是比较擅长的一个方面。当然,它对这个问题其实回答的不完整,不准确的;人工智能如何在教育领域里面,或者是公共教育里面的应用的时候,回答的就相当具有局限性。

譬如:问人工智能或ChatGPT如何应用于教育;它是这么答的:“人工智能或ChatGPT在教育领领域有多种应用方式,以下是一些例子。第一,作为写作提示生成器;第二,作为阅读理解的工具;第三、作为词汇构建者,Chat GPT可以通过学生可能不熟悉的单词生成句子;第四,教学辅导,ChatGPT可以用于自动化测试,提供答案、解释教材;第五,个性化学习建议。根据学习进度和能力,ChatGpt可以提供相应的教学材料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无非就是说总结起来就是有巨大潜力,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但是可能需要面对的挑战,比如说学生的依赖性、数据隐私等等。咱们文心一言都做了答复。

但是这些都没有回答到本质上。因为现在我们的问题也可以说不仅仅是清北,985和中国高等院校广大学生、老师,所提出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说到了现在这个AIGC时代,“学生应该学什么,老师应该教什么”,这个其实一个核心的问题确实是很关键。因为我在媒体呆过的时间很长,我就知道内容为王这件事儿,不管是媒体还是教育,还是娱乐,其实都是内容是最关键的。所以,ChatGPT真的回答不了这些问题,而且C它是个技术、它是个工具,它不能引领人们正确的思维。大家也都明白一点,尤其是对于非职业类院校,所谓通识教育,(正像檀林老师所言)就是要回归人性。也就是应该是教人怎么思考,怎么回答“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在在哪里”这三个核心问题。同时教育的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哲学层次的问题。就中国而言,我觉得恰恰是文科教育,尤其是通识教育比较薄弱。事实上,一九一一年以后,中国近代这批辛亥革命以后的新文化运动的主导者,以及我们新文化运动里面举旗的像毛主席这类的人,其实早就提出过我们到底应该学什么,我们老师应该教什么;哲学命题和人文科学其实一直是在那个时代是受到相当的重视的。我们可以说从胡适等一些教育家,包括李大钊,包括这个陈独秀这些人,一直都在讲人文科学,也就是在讲哲学。我们重视人文科学这还真的不是西方的传统,应该说不仅仅是西方的传统,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我们都知道轴心时代,那么轴心时代就是指历史上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同时代的欧洲,那就是希腊文化的本源;到印度的释迦牟尼,以及到中国的孔孟之道,孔夫子以及孟子,其实还有庄子、老子,老庄都可以合为一派;这几个人就是南亚次大陆,然后东亚,尤其是长江、黄河流域的文明和地中海的希腊文明所谓轴心时代,也就是在这个相近的时间带里面,同时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其实也是教育家);教育的根本,尤其通识教育的根本是教育人们应该怎么样去思想,人们怎么样去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科学与社会等等这些宏观的关系。这些关系实际上可能影响我们的一生,同时也严也延续影响着整个人类的命运。我们事实上一直偏离了这个轨道;我觉得我们始终没有在人文科学上,也就是回归人性,像谭林所讲的回归人性上下功夫。我们事实上,目前所引进的这些人工智能也好,这些自然科学的理论也好,只是一个工具;甚至只是技术的一个小角角,所以我个人对人工智能是这么看的,确实像电一样,人类有电一样的所能够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但是电毕竟是电,电只能说让我们的人类的所谓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上了台阶的变化;但是对于人类社会来讲,我其实一直同意法国历史哲学布罗代尔说过,就是不能机械地去理解,就是什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生产力决定论,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在考虑一个社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乃至于这个地球也好,或者是全人类也好,其实始终应该是研究我们这个所谓碳基生命的这个叫“人类社会”这里面的很多科学的方面、它的不科学的方面、它的偶然方面、它的必然方面,这是一个高屋建瓴的人类智慧集团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不是局限在什么人工智能、什么元宇宙这些东西,理论上来讲,这些东西不应该在政治家或者有关人类命运的那些哲学家的重要议事日程里面

文心一言软件我用了相当一段时间了,对她的印象相当好,很多方面回答的问题也相当棒。但是我给它提了一个问题,比如说我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谁最早提出来的,我问了两遍、三遍,他仍然没有给我一个完整的答案。事实上,我正好借这个机会,也跟大家沟通一下,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词儿到底怎么来的。有政治家的影响力,在政治圈子里或政治圈层里面提出一个新概念,也可以认为是谁最早提出来的。但是说实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恰恰是德国的哲学家奥特费里德赫费,他在一本书里《全球时代的民主化》,这本书里来完整准确地提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二零一四年六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可以去翻阅,这本书其实是已经翻译成中文了,所以大家可以找着它的原始出处。

这本书,不仅仅是从一个所谓政治学的或者法学的概念上去理解它,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哲学。大家别以为这个赫费先生是一个所谓的心理学者,或者叫政治学者,他其实是一个哲学家。在他的著作里面,更重要的著作其实是哲学著作。因为这位一九四三年出生的哲学家,赫宾大学的哲学教授,《哲学研究》的主编,它也是德国这个在哲学领域里面非常聪明的一位世界级的一个哲学家。其实是王德峰先生也提及过的,比如说康德的《理性的批判》;康德基本是家喻户晓的哲学家,康德先生是赫费重点研究的哲学家之一,咱们的人民出版社在二零零七年正式翻译出版了赫费先生写的《康德》这本传记,来研究康德的著作和他的人生;同时他还想提他另外几本著作,他还写过一本书叫《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由咱们这个上海译文出版社在二零一四年出版的。我还想提及他另外几本书在我们的通识教育里面非常受重视的,就是《实践哲学》。这个是二零一一年十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也是非常值得一看。同时,提及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在《全球化时代的民主》里面提及过,事实上它的另外一本书,就上海译文出版社在2009年十二月的时候,有一本书叫《经济公民、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对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也做了尝试阐述,或者说做了一些所谓的前期铺垫;到后来在《全球化时代的民主》里面具象化了,而且阐述得更加清晰;我觉得赫费在咱们国家的几本翻译著作都是相当的不错的;而且几个出版社都是国家级的出版社;赫费先生写过一本书叫《世界哲学简史》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二零一零年一月的时候出版的。

总结:

再讲讲我们的教育改革,或者说我们现在中国的教育和世界教育,其实现在的困惑在哪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同存在于这个通识教育,其实在职业教育也不同程度上存在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世界公民,乃至于中国未来的公民,是不是应该在哲学上或者说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我们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跟自然的关系是什么,我们跟其他人的关系、我们跟社会的关系啊,我们跟社会义务,我们跟法律义务之间,我们地球是什么关系啊,我们跟其他国家是什么关系,这些基本的、重要的、简单的理论或者是概念,我们是不是应该接触一点儿,学一点儿。所以谭林老师说我们回归人性是啥意思,实质上讲的是人文教育,它其实是弹性大、可塑性强,其实不好琢磨、不好定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在这个地球上被接受、被联大写入联合国的文件,在世界上被相当一部分人所诚服,基本上的根基在哪里,根基就是大家有些common sense,不管你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一个地区的,还是全球的,commen sense是大家一起所追求的共同(commen) 的通识(sense)。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轴心时代”的这些哲学家的人类思想荟萃。

参考:

周鸿祎谈通用人工智能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 to be or not to be 这是个问题

降低人工智能带来的灭绝风险应该成为一个全球优先事项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最新更新

  • 汇总 | 2024年全球照明相关展会排期一览表(74场)

  • 雷士列第一名,2023天猫双11照明品牌战报出炉

  • 我国出口欧盟照明产品的质量情况分析

  • 雷士照明携手惠州光正学校共同打造健康明亮校园

  • AI技术将给影视行业带来哪些威胁和冲击?

  • 双11物流再提速,众品牌争当“史上最快”?

意见反馈 返回
顶部